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公示公告

bet365.net2017年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打算

     字号: [ ]  视力保护色:



2017年12月25日)


根据安排,现将全市“三农”工作作如下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农业农村基本情况

六盘水市地处贵州西部乌蒙山区,喀斯特地貌突出,全市辖4个县级行政区,国土面积9965平方公里,耕地463.46万亩,耕地破碎,生态脆弱,石漠化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2%,其中25度以上坡耕地占47%25度以上坡耕地中基本农田占85.7%。总人口339.86万人,农业人口260.41万人,农村劳动力130.7万人,常年外出务工人数90.24万人。属北亚热带高原山地季风湿润气候区,年日照时数1560小时,年平均气温12.3-15.2℃,夏季平均气温19.7℃年平均水资源总量68.34亿立方米,森林面积678万亩,森林覆盖率45.4%,是长江、珠江上游的重要分水岭和生态屏障。立体气候明显、雨热同季、春早秋迟,生物资源丰富,先后荣获中国野生猕猴桃之乡中国红豆杉之乡中国野生刺梨之乡世界古银杏之乡等称号。

二、2017年工作完成情况

2017年,我委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全市三农工作呈现出结构优化、特色突出、规模扩大、模式创新、改革深化的发展新局面一是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全市预计完成农业增加值141亿元,一产增加值135亿元,增速6.5%左右,全省排第2预计2017年全国增速3%,全省增速6.4%;预计完成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60元,排名第4,增速9.6%左右,预计排名第5预计2017年全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约为13300元比上年增长约7.5%,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874元,增长9.7%预计畜牧业增加值占农林牧渔增加值比重达28%,排名第5农产品加工率指标名称规范为农产品加工转化率现正按要求采集基础数据二是主要农产品产量稳中有进。预计全年粮食产量达到80万吨,增长3%;预计肉类总产量21.80万吨,禽蛋产量1.6万吨,分别较上年增长8.64%6.84%三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农业特色产业“3155工程稳定在320万亩左右,粮经比调整到30.75:69.25

我们采取的主要做法是:

(一)调结构、固基础,构建有效供给产业体系。持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面增强优质农产品的供给能力。一是推进3155工程提质增效按照稳存量、扩增量、优布局、增效益、促脱贫的思路,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完成农业特色产业补植补种103.23万亩、为任务数的119.49%,完成后续管护292.48万亩、为任务数的135.41%农业特色产业“3155工程投产面积达105.54万亩,覆盖农民人口233.36万人,覆盖贫困人口30万人,带动贫困人口4.95万人脱贫。形成了万亩以上产业基地15个,千亩以上产业基地282个,建成了水城百里猕猴桃产业带、盘州两高沿线刺梨产业带、木岗-落别茶叶产业带等一大批适度规模经营的产业基地。二是生态畜牧业稳步推进。相继引进了温氏集团、大北农团、贵州努比亚牧业集团四川省正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大型畜牧龙头企业。本地企业快速成长,涌现出盘州市刘官黔兴畜禽养殖有限公司等年出栏万头以上养猪场、六枝特区岩脚镇草原村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年饲养量千头以上养牛场、盘州市火铺兴胜养殖有限公司等年饲养量3千只以上养羊场、六枝特区道地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万羽以上蛋鸡场等龙头企业实施粮改饲项目,种植面积2.10万亩,收贮量6.30万吨。全面加强盘县火腿产业发展的技术指导和扶持力度,成立了以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分别为组长和副组长,相关科(室、站)负责人为成员的盘县火腿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落实支持盘县火腿产业加快发展的相关工作,安排资金90万元支持盘县火腿产业发展。全市牛存栏53.64万头,生猪存栏166.29万头,羊存栏46.88万只,分别较上年增长2.79%1.81%2.88%。出栏牛12.40万头,出栏猪178.10万头,出栏羊29.22万只,分别较上年增长5.66%6.92%4.72%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提高。完成了猕猴桃种植、管理、加工、贮藏、包装、销售等环节的生产规范和技术规程制定,刺梨、软籽石榴等重点优势产业的标准制定工作。全市累计完成无公害产地认定268.13万亩,占农业特色产业面积的83.8%全市共有217公司、企业合作社获得三品一标产品认证,获得产品认证证书308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109个,绿色食品认证的有2个,获得有机食品认证2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的产品10个。围绕原字号开发市场适销对路的农产品六盘水猕猴桃(弥你红牌)、六盘水苦荞茶(毛大牌、荞道牌)钟海牌葡萄、盘县火腿(盘裕牌、旺火炉牌)、盘县软籽甜石榴(盘州红宝石、盘州红、红果福、子多福牌)姜太公牌老姜汤(姜茶)6(全国共有46个产品获批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其中贵州省6个获批产品都在六盘水)产品获国家质检总局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称号;盘州市(刺梨)和水城县(猕猴桃、绿茶、高山富硒茶)荣获国家级出口食品安全示范区。

(二)兴产业、保脱贫,聚力推动产业扶贫攻坚。按照春季攻势、夏季比武、秋季攻势的安排部署,强力推进产业扶贫工作。一是蔬菜产业加速推进。全市累计完成蔬菜种植121.38万亩、占目标任务120万亩的101.15%,产量183.57万吨、实现产值51.02亿元,带动贫困人口脱贫1.005万人。二是茶叶产业加速推进。累计完成投产茶园面积21.9万亩、占目标任务的100%,实现产量0.2446万吨、占目标任务113.77%,带动贫困人口脱贫2320人。入推动凉都出好茶、天下第一春工作,2017年投入资金570余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66万元)打造凉都出好茶、天下第一春预计2018年立春(24日)左右水城县茶叶公司杨梅、龙场茶场可开园采茶,春节(216日)前可产特早茶”1000斤以上。三是食用菌产业加速推进。累计完成食用菌种植0.1306万亩、占目标任务的130.6%,实现产量0.2304万吨、产值0.2759亿元,带动贫困人口脱贫0.043万人四是生态家禽产业加速推进。全市新增规模养殖场201个,新增家庭牧场402个,累计完成投资3.6979亿元,其中,财政资金0.24亿元,扶贫产业基金0.8591亿元,银行贷款0.1945亿元,企业自筹1.3228亿元,其他社会投资1.0815亿元。家禽存栏951.5万羽,同比增长12.07%;家禽出栏1142.04万羽,同比长15.08%;带动贫困人脱贫21971六枝月亮河鸭蛋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水城县桃花鸡、钟山区芦笙生态小镇凉都凤等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地方优良品牌乌蒙凤鸡从最初28羽发展到现在1.16万羽,并完成了最初的选育工作,核心群体已达4000余羽,年供种能力50100万只完成乌蒙凤鸡商标注册及无公害产地认证六盘水乌蒙凤鸡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通过2017农业部第五次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专家评审会评审,启动乌蒙凤鸡遗传资源鉴定申报工作五是一县一业特色优势产业加速推进新种植猕猴桃3.33万亩,新种植蓝莓0.31万亩。完成杂粮总面积23.79万亩。其中:荞麦15.36万亩(其中苦荞7.88万亩),薏仁8.13万亩,高粱0.29万亩。截止1130日,全市可乐猪、关岭牛、优质黑山羊等特色畜牧出栏 9.89万头,占全年任务8.54万头的115.81%

(三)建园区、促融合,打造产业集聚集群平台。坚持把农业园区打造成健全产业体系、完善配套服务、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农业经营整体效益的主平台是现代产业园建设领跑全省。以水城县猕猴桃产业示范园区为基础创建的水城县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中央、省、市的层层激烈的竞争和选拔,最终从全国66个现代农业产业园中脱颖而出,成为成为全国第一批11个获批创建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之一(全国现有41个)、全省第1个获批创建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全省仅有2个)。目前,建设规划和资金使用方案已完成初评工作,于1115日上报省农委、省财政厅评审产业园已筹集资金85271万元,其中2017年度中央财政农业发展(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资金10000万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巩固县项目资金1000万元,省脱贫攻坚投资基金产业子基金64471万元(其中猕猴桃高标准基地建设项目48000万元,猕猴桃产业园区农业观光建设项目16471万元),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专项资金(一县一业)4500万元,县财政扶贫整合资金2300万元,其他项目资金3000万元新增猕猴桃种植面积4.37万亩,已落实土地面积33280亩,整地3000亩,订购苗木400万株、水泥柱240万棵、肥料1000吨。是园区建设成效显著分别新增省级园区和省级引领型园区2个、1个,省级园区总数达到31个,其中省级引领型园区总数达到12个,水城县猕猴桃产业示范园区再次获得全省农业园区绩效考评综合排名第一,实现四年综合排名第一,六枝郎岱现代农业综合产业示范园区获得全省农业园区绩效考评综合排名全省第十。31个省级农业园区完成投资145亿元,占年度目标的131.81%;实现总产值230亿元,占年度目标的115%;实现总销售收入205亿元,占年度目标的120.59%三是促进产业融合集群发展。通过农业园区的示范带动,猕猴桃、刺梨等特色产业产加销一条龙的发展格局已经形成。猕猴桃产业新建了集猕猴桃分选、猕猴桃酒、猕猴桃汁、猕猴桃保健产品、猕猴桃化妆品等加工于一体的生态食品加工园;天刺力集团的刺梨产品研发、加工规模、加工工艺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近年来新研发产品达15项,投放市场达10余项,新增20万吨刺梨加工厂一个四是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凉都国学馆、养生谷、农耕文化园等园区农业新业态不断涌现;盘州市娘娘山园区,成功申报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盘州市哒啦仙谷园区、盘州市娘娘山园区、水城县猕猴桃园区,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成功打造了175个农旅产一体化的旅游村寨。

(四)创品牌、扩市场,提升农特产品竞争实力。实施品牌化战略,大力推进产销对接,提高凉都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一是强化品牌打造。成功打造天刺力牌系列刺梨产品、水城春系列富硒茶、盘县火腿、信友牌核桃乳、老面子面条、雾峰苦荞、牛场辣椒等一批知名度高、美誉度好、竞争力强、影响力大的名特优品牌和弥你红猕猴桃区域公共品牌,为产业价值链的提升提供了保障。二是加强宣传推介。积极组织参加省内外展示展销会,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如:广州推介展示会期间,六盘水凉都猕猴桃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广州橙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泰康联合电商、华润超市等7家省外企业达成合作订单,订单总金额1.166亿元;上海招商展示会期间,贵州天刺力食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与杭州商会、上海商会等3家单位达成合作协议,订单额650万元;贵州省盘州农林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与上海云臻食品有限公司就软籽石榴、生姜、蜂蜜等产品达成合作协议,订单额2000万元;成功举办2017年农展会(重庆市),凉都珍品深受重庆市民们青睐、热捧,现场签约六枝特区三纹鱼农旅一体化、盘州市智慧农业、水城县桃花鸡养殖、钟山区海嘎小镇建设等7个项目,签约资金共25.5亿元,达成意向协议25项,资金8000余万元,其中猕猴桃800万元、刺梨3000万元。通过系列展会的宣传推介,今年6月,凉都弥你红系列红心猕猴桃果酒通过美国FDA认证(贵州只有茅台酒和凉都猕猴桃果酒通过该项认证),获准进入美国市场今年14日凉都弥你红出口泰国51218日通过贵阳海关航空运输经北京中转至加拿大温哥华1.5,将出口中国台湾3吨凉都弥你红(第一批1吨红心猕猴桃将于1227日进入台湾市场),今年实现了三单出口业务,为我市猕猴桃打开国内国际市场夯实了基础。天刺力系列产品刺梨果脯、刺梨原汁、刺梨罐头、刺梨饮料、原汁发酵酒等已经相继进入国内一线城市和主要市场。三是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大力推行农校对接、农超对接,水城县的生姜全部实现订单生产,盘州市80%以上的辣椒实现订单生产,六盘水美味园食品公司与南开、金盆、化乐、月照、大河、木果、大湾等8个乡镇签订了300吨的辣椒订单生产合同。六枝呈祥公司在郎岱镇种植蔬菜1700亩,生产的蔬菜产品主要采用农校对接的方式进行销售,基本全部供应学校营养餐。成功引进有实力、有互补性广东粤旺集团在我市建设标准化蔬菜基地,打造蔬菜育苗、种植、加工、冷链物流配送等一条龙的产业链。四是深入推进与贵阳市的产销合作。牵头拟定与贵阳市合作框架协议及会商制度,积极推进合作项目落地。截止目前,在贵阳市开办凉都弥你红特色农产品专营店(贵阳店),开通六盘水贵阳农产品直通车,经营我市凉都弥你红红心猕猴桃、水城春、郎岱酱、岩脚面、天刺力等特色农产品共计30大类300小类,总销售额约15万元,其中红心猕猴桃销售额约10万元,销量3吨左右;组织六盘水金桥食品公司、贵州金誉古银杏食品发展有限公司、六盘水美味园食品有限公司、六盘水天瑞食品公司等4家公司共计29个产品与贵阳星力超市进行对接,市农投公司已与贵阳合力超市签订猕猴桃供货合同,第一批供货1吨猕猴桃以供销售,其他产品供货合同正在签订中;对50亩以上蔬菜种植大户产销情况开展调度,50亩以上蔬菜生产企业19家,种植面积3744亩,上市量2013.5吨,其中销往贵阳633吨,占比31.4%

(五)强龙头、带农户,培育产业发展主体力量。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农户生产组织模式,提升农业规模化、组织化程度,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带动农民增收。一是发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按照培育一批、引进一批、提升一批的发展思路,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增市级龙头企业30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81家(省级59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72家,达到3928家;培育家庭农场83户、种养大户2000。支持岩博酒业原料基地建设,为盘州市争取了2—4.5万亩酿酒用高粱种植计划,开展《盘州市高粱种植技术要点》编制工作。通过培育壮大,鸿源公司、润永恒公司、天宝公司等经营主体,已成为推进全市园区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中坚力量;六盘水市猕猴桃产业集团、天刺力集团(刺梨)已成为全省行业内的产业领军型龙头企业六枝特区月亮河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盘州市淤泥河红米综合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等5家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社盘州市普古银湖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盘州市永丰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六枝特区月亮河种养殖专业合作社5家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示范社引导群众转变发展意识。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市推进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等工作为切入点,制定了《六盘水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扶持办法(试行)》、《家庭农场的认定标准和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鼓励农民创业就业,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和返乡务工人员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全市参与服务三农行动的省、市、县农业专家共计697人,其中科技副职26人、科技特派员77农业辅导员594人。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2431人,占年度任务107.3%共举办“3155工程后续管护、农机安全等农业适用技术培训班10期,培训2000余人次,其中特色产业管护技术培训4次,培训500余人次。三是深入推进送技术工作。162深度贫困村、重点是19个贫困发生率最高的深度贫困村为工作靶向,按照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五大扶贫产业及一县一业、送技能服务、万名专家服务三农、秋冬种六个结合的要求,深入深度贫困乡村开展产业扶贫的送技能服务和督促指导工作。全市农业部门深度贫困村落实帮扶项目54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或方案60提出增加增收门路、措施、建议等109条,印发各种技术培训资料2500余份,通过集中培训、流动学堂、现场指导、个别帮教等方式共开展技能培训、产业培训等3200人次受益群众28743人次,五个一批受益群众205474人次。

(六)抢机遇、增投资,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后劲。牢牢把握中央、省农业投资方向,积极争取农业投入,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一是积极争取财政投入。截至目前,已完成向上争取资金16983.28万元,按照上争资金比例折合为15291万元,占计划任务10380万元的147.32%二是积极争取扶贫产业基金投入。市农委牵头获批扶贫产业子基金项目25个,获批金额28.92亿。其中,猕猴桃产业获批项目5个,获批金额10.08亿元;养殖业获批项目10个,获批金额10.00亿元;蔬菜产业获批项目5个,获批金额1.67亿元;茶叶产业获批项目2个,获批金额1.81亿元元;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获批项目2个,获批金额5.36亿元。三是积极争取基础设施投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为抓手,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共完成投资26.63亿元,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06.97%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9.4433万人,完成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3.6329万亩;建设小康房2423户;农危房4670户;完成全市384个行政村通光纤、505个行政村4G网络覆盖;完成市农村邮政综合服务平台10个,乡镇快递服务网点63个;完成三改三治及庭院硬化17119户,完成垃圾处理项目20个,集中式水源地保护9个,完成便民设施建设项目148个,完成文体活动设施建设项目121个,完成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230个,完成照明设施建设8452套。创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点20个,完成投资30.85亿元,通过示范建设,成功打造了盘州市盘关镇海坝村等一批宜居宜游宜业的美丽村庄。四是农机化水平稳步提高。农机总动力达到186.7万千瓦,完成100.1%;完成机耕面积140.8万亩,完成100.6%;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为23.23%,比2016年增长2.77个百分点。成功争取到了全省农机现场会在六盘水市召开。

(七)推改革、育动能,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坚持向改革要活力,向改革要红利,通过深化改革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一是三变改革持续推进。代市委、市政府起草《六盘水市三变”+“三社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六盘水市农村承包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三变改革系列文件,接待来自全国各地农业系统的三变考察团队37批次、414人。承办了全省三变改革培训会;74日,由农业部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主办的全国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主任座谈交流活动在我市举行,农业部经管总站站长、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副主任王乐君对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助推三变改革由六盘水行动上升为全国行动2017年,六盘水市被增补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二是深入推进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我市各县(市、特区、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均已完成县级自查、市级核查、省级验收。全市共80个乡(镇、办、社区)、911个村(居)已完成实测面积和内业数据处理545.5万亩,占国土二调面积的118 %。已完成数据库建设、审核公示、签订承包合同、一户一档归档工作,占比均达到100%;已完成承包证填写和颁证8.85万户,占比15.1%三是深入推进农业农村综合改革。围绕农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进改革,共承担“3155工程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农村三变三农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共计5项改革专题,各项改革方案均已出台,相关工作稳步推进,改革红利逐步释放。

(八)抓党建、筑根基,夯实全面从严治党基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抓手,以从严管理干部为手段,以提高执行力落实力为目标,全面加强市农委机关党的建设。一是抓思想建设,凝聚发展共识。健全完善以党组中心组学习为核心、党支部政治理论学习为基础、个人自学为补充的学习制度,组织党员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市委七届四次全会精神,围绕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夏季大比武秋季攻势等重点工作,以一月两讲为平台,开展讨论式、互动式交流学习,统一思想认识、明确方法路径,增强推动农业转型、决胜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二是抓组织建设,打造过硬队伍。结合实际修订完善《中共bet365.net党组工作规则》,建立《党组议事碰头会议制度》,加强重要决策事项的事前沟通和充分酝酿,提高党组议事决策效率。坚持严管宽爱相结合、正向激励和负面惩戒相结合,落实日记实、月调度、季汇总、年考核制度,不断深化推进四位一体从严管理干部试点。坚持德才兼备、人岗相适原则,开展科级干部选拔作用和交流轮岗工作,民主推荐提拔科级干部18名,分批次对部分科级干部和普通干部作岗位交流调整,不断增强干部队伍整体活力。三是抓作风建设,强化责任担当。将市委市政府重大工作部署、领导批示件、重要会议、重要文件等事项纳入台账管理,采取提醒催办、交办跟踪、督查督办等手段推进督促落实,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贯彻落实效果。坚持作风建设常态化督查制度,严肃处理迟到、早退、旷工等行为,大力整治懒散慢浮行为。聚焦产业扶贫工作,组建产业脱贫攻坚督查工作组,重点对162个贫困村特别是19个贫困发生率最高的深度贫困村产业扶贫工作开展督查,确保脱贫攻坚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四是抓廉政建设,推进正风肃纪。采取通报违纪典型案例、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六盘水监狱、召开廉政警示教育大会等形式,全面加强党风廉政警示教育。开展四风问题、办公用房问题自查自纠,认真整改超标准报销出差补助、住宿费,超标准乘坐交通工具以及发放课题费、驻政务大厅生活补助等问题。积极践行四种形态,推进干部约谈常态化,委党组分别对新任职科级干部、交流轮岗干部、新入职人员35人开展预防提醒谈话,对12人进行询问示警、纠错诫勉、问责处分约谈。

、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虽然全市的三农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工作中还存在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农业现代化总体水平低。除了省级重点农业园区核心区覆盖的水城县米箩镇倮么村、俄嘎村,盘县普古乡舍烹村、两河街道岩脚村、盘关镇贾西村,六枝特区郎岱镇安乐村、落别乡底耳村,大河镇周家寨社区等产业成熟度较高、设施设备较为完善20余个村具有现代山地农业的雏形以外全市农业现代化水平总体较低。二是山地特色农业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挖掘。除猕猴桃、刺梨、茶叶等特色产业已经初步构建起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对一产增加值和覆盖群众增收具有较大贡献以外其余大部分特色产业都处于鲜售和粗加工阶段,缺少冷链物流、精深加工、品牌销售等全产业链的谋划,支撑农业农村发展的潜力还需进一步挖掘。三是传统农业的占比较大。在种植业方面,2017年全市玉米、小麦等传统谷物的种植面积达1291.3万亩(夏粮120.3万亩秋粮171万亩),深山区、石山区、深度贫困村基本仍以种植传统谷物为主,特色产业覆盖不够;养殖业方面,传统农户散养占比较大,规模化养殖场数量较少、质量较差、效益较低,对一产增加值和群众增收贡献较低。是产业扶贫覆盖面不够。受贫困户致贫原因、内生动力、产业类别等因素的影响,确保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上还有差距。比如,通过对19个深度贫困村中的116户进行抽样调查,产业到户率为94%、见效率仅为79.6%是农业科技水平较低。近年来,全市特色产业扩张速度较快,但与现代山地特色农业相配套的产业技术体系、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和农科人才培养体系及物质装备等产业科技支撑不健全。是产销对接运行不畅一方面基地规模化、标准化程度较低,无法满足市场准入和大批量的要求;另一方面形成的规模基地又无法满足超市、学校、医院、企事业食堂等需求端小批量、大间断供货的要求。小生产大市场的矛盾依然突出,市场风险防御能力仍然很弱。

四、2018年工作打算

(一)2018年指标安排。力争全年实现一产增加值145亿元左右,增长速度6.7%左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95元左右,增长速度9.7%左右;畜牧业增加值占比2017年增加一个百分点。

(二)2018年重点工作

1.以产业扶贫为统领调结构。一是保质保量完成玉米调减任务。坚决落实好省、市有关调减玉米的安排部署,调减玉米142.27万亩种植玉米60万亩籽粒玉米50万亩,鲜食玉米5万亩,青贮玉米5万亩米种植调减下来后,25度以下坡耕地调减面积30万亩,主要改种蔬菜、中药材和其他特色粮食作物;25度以上坡耕地调减面积112.27万亩,主要退耕还林还草和种植经果林、茶叶、中药材等。二是强力推进茶、菜、禽、菌四大扶贫产业。2018年,茶园稳定种植面积50万亩,其中投产茶园在26.7万亩以上,总产量6950吨,总产值16.68亿元;强化3个茶叶主产县(市、特区)茶产业主导地位,带动脱贫8490人,人均增收2560元。同时发展好精品水果,薏仁、荞麦等特色粮食。蔬菜种植面积88万亩(次),产量110万吨,产值56亿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0.09万户0.4万人脱贫。力争全市优势蔬菜年种植面积达到42万亩,产量达到55万吨,综合产值达到28亿元。大力推进广东粤旺集团高标准核心示范蔬菜基地落地建设,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脱贫。食用菌0.3万亩,覆盖16个乡镇,产量2.25万吨,产值1.65亿元,带动贫困人口700人,人均增收3200元。生态家禽出栏达1400万羽,禽蛋产量达0.9万吨;新增新建或改扩建扩繁场3个、家庭牧场400个、规模养殖场200个,产值达到14亿元,带动贫困人口32000人。三是持续抓好产业后续管护。按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种制宜的原则,督促指导县区切实抓好已建产业基地的补植补种、培土施肥、整形修枝、病虫害防治等后续管护。四是加快补齐畜牧业发展慢的短板。做好温氏集团、大北农养猪项目努比亚山羊养殖项目等生态畜牧业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协调服务,落地项目快开工、开工项目快投产、投产项目快见效。全面加强六枝特区岩脚镇草原村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盘县淤泥岩博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等本土成长型畜牧企业的扶持引导力度,加快推动分散养殖向规模养殖转变做好良种繁育体系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卫生监督等保障服务工作,畜牧业发展保驾护航

2.现代高效为标准建园区。全力推动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确保全市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完成投资120亿元,实现总产值240亿元,总销售收入200亿元;力争水城县现代农业产业园获得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称号,新增认定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5个。通过平台园区建设逐步提升全市农业现代化水平。

3.三变为引领推改革。抢抓六盘水市被增补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的发展机遇,运用好三变改革这条脱贫增收黄金腰带在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规范高效的三权运行机制,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真正让农户的承包权稳下去、经营权活起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不断健全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产权制度。认真做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加快三变承接经营主体培育步伐鼓励通过资源资产技术入股、财政直接支持、平台公司带动、异地置业、金融保险扶持等方式,继续探索三变+”新模式,盘活农村集体资产,提高农村各类资源要素的配置和利用效率

4.以人才培育为关键提素质。一是聚焦产业扶贫抓农技队伍建设。继续162个深度贫困村深度贫困村、重点是19个贫困发生率最高的深度贫困村为工作靶向,确保所有的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送技能服务工作,深入推进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真正培养一支政治坚定、业务优良、作风过硬、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三农工作队伍。二是强力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完善和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体制机制,2018年,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1966人,其中青年农场主18人,生产经营型1250人,专业技能600人,社会服务型60三是着力培育农村致富能手。将返乡农民工作、农村实用人才、致富带头人作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三农工作队伍的重要补充力量来打造。采取请进来走出去传帮带等方法,帮助致富带头人逐步从经验型知识型技术型转变;积极鼓励和支持学有所长的优秀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引导他们成长为带动一片、富裕一方的农村营销大户、农民企业家和农村经纪人。

5.以机关党建为重点强队伍。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加强委党组对市农委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不断加强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按照市委的部署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市委十项规定,驰而不息纠正四风。继续深入推进四位一体从严管理干部试点,开展不作为慢作为专项整治,健全完善容错纠机制,营造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努力打造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素质过硬、敢于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

(三)2018年一季度开门红工作打算

1.工作目标。力争实现一产增加值26.63亿元左右,增长速度6.5%左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5元左右,增长速度9.7%左右。

2.具体措施。一是抓好今冬明春产业发展。完成蔬菜种植面积6万亩(次),产量8万吨,产值1.92亿元;食用菌种植面积750亩,产量2625吨,产值2887.5万元;茶园投产面积达26.7万亩,产量2316吨,产值48636万元;生态家禽出栏360万羽,禽蛋产量2500万吨,新增家庭牧场108个,新增规模养殖场54个,带动贫困人口7600人;特色生猪出栏4.33万头,带动脱贫人数0.173万人;优质肉牛出栏0.271万头,带动脱贫人数0.121万人;优质肉羊,今冬明春全市完成优质肉羊出栏1.13万头,带动脱贫人数0.332万人。同时,扎实抓好动物疫病和植物病虫害防控,努力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二是落实好“三变”改革分红。督促县区及产业经营主体按照入股合同严格兑现分红,将股权收益落实到扶贫对象、村集体,真正,让群众真正享受改革发展红利。三是抓好产销对接。以与贵阳站开展产销合作为突破口,加强市场流通主体的培育,完善市场配套服务设施。以三品一标认证产品为重点,打造凉都弥你红岩脚面条贵州天刺力等公共品牌、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引导经营主体使用公共品牌。积极组织企业参加贵州绿色农产品泉涌活动,利用农交会、招商会、展销会等平台,提升凉都特色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上一篇:
下一篇: